Claude Code Plugins

Community-maintained marketplace

Feedback

aicup-aortic-valve-workflow

@thc1006/aortic_valve_competition
0
0

>

Install Skill

1Download skill
2Enable skills in Claude

Open claude.ai/settings/capabilities and find the "Skills" section

3Upload to Claude

Click "Upload skill" and select the downloaded ZIP file

Note: Please verify skill by going through its instructions before using it.

SKILL.md

name aicup-aortic-valve-workflow
description 規劃並執行 AICUP 2025 主動脈瓣物件偵測競賽的完整工作流程,包含資料理解、前處理、模型訓練、評估與提交檔產生。 當使用者提到 AICUP 2025、主動脈瓣、aortic valve、object detection、bounding box、比賽規則或 leaderboard 時使用這個 Skill。
allowed-tools Read, Write, Execute, Glob, Grep

AICUP 2025 主動脈瓣物件偵測 Workflow Skill

這個 Skill 用來協助你在 AICUP 2025 主動脈瓣物件偵測競賽中,穩定且有系統地提升成績。

使用情境(When to use)

  • 使用者提到:
    • 「AICUP 2025 主動脈瓣物件偵測」
    • 主動脈瓣 / aortic valve 的偵測 / bounding box 標註
    • 比賽規則、評分方式、submission 格式
    • 需要規劃實驗或優化 leaderboard 分數
  • 使用者把官方簡報 PDF 或規則檔放在 docs/ 下,並請你幫忙分析。

當這些條件出現時,請啟用本 Skill,並依照以下流程行動。

整體流程

1. 確認專案與資料結構

  1. 使用 GlobRead 工具,搜尋並列出:
    • docs/ 下所有與 AICUP 相關 PDF / PPTX
    • data/ 下的資料夾結構(train / val / test / annotations 等)
    • baseline/src/ 下的程式碼與設定檔
  2. 將目前狀態整理成簡短摘要回報給使用者,包含:
    • 是否已有 baseline
    • 是否已有任意訓練 / inference script
    • 是否有現成的 submission 範例

2. 深入理解比賽規則與評分指標

  1. 若安裝了 PDF 相關 Skill 或 MCP(例如 docling、document-skills/pdf),請:
    • 用這些工具讀取 docs/ 下的競賽簡報與規則 PDF。
    • 把以下資訊整理成有條列的 checklist:
      • 評分指標(例如 mAP / IoU / F1 等)
      • 是否區分 public / private leaderboard
      • submission 檔案欄位與命名規則
      • 資料使用限制(external data / pretrain model)
      • 重要 deadline 或額外加分項目
  2. 在回答中主動提醒使用者:「任何實作都必須符合這份 checklist」。

3. 建立實驗框架與目錄結構

請協助使用者建立一個清楚的實驗目錄,例如:

  • experiments/
    • exp_YYYYMMDD_baseline_yolo/
    • exp_YYYYMMDD_aug_mixup/
    • exp_YYYYMMDD_ensemble/

對每個實驗:

  1. 產生一份設定檔(YAML / JSON / Python module):
    • 資料路徑 / 影像尺寸 / augmentation
    • 模型架構與 backbone
    • Optimizer / scheduler / batch size / epoch 數
    • 評估指標與 early stopping 條件
  2. 規劃訓練與推論指令:
    • train.py:負責 training / validation
    • inference.py:產生 submission 所需格式的輸出
  3. 使用 Write 工具,把這些腳本與設定實際寫入 src/experiments/ 下。

4. 建立 baseline 並確認可重現性

  1. 先根據官方或你自擬的 baseline 完成:
    • 完整訓練流程(即便是較小 epoch)
    • 完整推論與 submission 產生
  2. 要求自己(或使用者)實際執行一次:
    • 若出現錯誤,協助 debug 並修正腳本
    • 確保只要跑同一套指令,就可以得到一致的結果
  3. 把 baseline 成績(public leaderboard / local metric)記錄在:
    • experiments/exp_xxx/metrics.json
    • results/experiments_overview.xlsx(可藉由 xlsx skill 協助)

5. 系統性調參與改進策略

當 baseline 已穩定可重現後,依照下列順序逐步優化:

  1. 資料前處理與 augmentation
    • 分析影像解析度、主動脈瓣的大小分佈。
    • 設計合理的 resize / crop / padding 策略。
    • 加入適度的 augmentation(flip / rotate / color jitter 等),避免過度破壞醫學影像特徵。
  2. 模型架構
    • 比較不同 backbone / detection head(例如 YOLO 系列 / Faster R-CNN / RetinaNet 等)。
    • 若計算資源許可,可嘗試 ensemble。
  3. Loss 與訓練策略
    • 調整 IoU / CIoU / GIoU 等 loss 組合。
    • 使用 warmup / cosine scheduler / EMA 等技巧。
  4. 推論與後處理
    • 調整 NMS 閾值、score threshold。
    • 探索 multi-scale inference 或 TTA。

在每一步:

  • 只變動少數關鍵超參數,避免一次改太多導致無法歸因。
  • 將每次變更清楚記錄在實驗設定與結果檔中。

6. Submission 檔案產生與驗證

  1. 根據規則整理出 submission 所需:
    • 欄位名稱(例如 image_id / x_min / y_min / x_max / y_max / score)
    • 檔名與壓縮格式(例如 submission.csv / submission.zip
  2. 建立一個 make_submission.py(或類似)腳本,負責:
    • 從 model output 讀取結果
    • 轉換成官方指定的格式
    • 自動檢查常見錯誤(空欄位 / NaN / 重複 ID 等)
  3. 在本地進行一次「dry run」:
    • 產生 submission 檔,並請使用者實際上傳到比賽平台確認可被接受。

7. 報告與簡報準備

  1. 若安裝了 document-skills/pptxtheme-factory 等 Skill:
    • 協助產生比賽報告簡報,包括:
      • 問題定義與資料介紹
      • 模型架構與實驗設計
      • 結果與 ablation study
      • 未來工作與可能改善方向
  2. 確保簡報內容不包含任何個資或醫療建議,純粹聚焦在技術層面。

實作細節指引

  • 儘量產生 可直接執行的程式碼與腳本,而不是只給高階 pseudo-code。
  • 當需要安裝第三方套件時:
    • 建議編輯或產生 requirements.txt / environment.yml
  • 若使用者希望把流程部分自動化(例如批次嘗試多組 hyperparameters):
    • 可以協助撰寫簡單的 experiment runner(Python script 或 Makefile)。

安全與限制

  • 不要嘗試解釋或推測任何病人的臨床狀態。
  • 不要輸出與醫療診斷相關的結論。
  • 所有建議都應明確標示是「為了比賽任務」而設計的技術方案。